-
通辽城市更新图鉴:2025-2026旧改与征地版图清晰呈现
从老小区的管线翻新到新片区的土地开发,通辽市正以城市更新为笔,勾勒民生改善与发展升级的新图景。2025年政策红利精准落地,2026年规划蓝图逐步明晰,91个老旧小区的"美颜计划"与多个片区的土地征收行动,让超过1.6万户居民的生活迎来实质变化。
2025年是通辽老旧小区改造的攻坚之年,91个城镇老旧小区被纳入重点民生实事,总投资达4.39亿元,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开复工,开工率高达98%。这些改造项目并非简单翻新,而是从"里子"到"面子"的全面升级,涵盖排污管网、给水管网、供热管网的更换与修缮,已完成改造供热管网16.03公里,楼栋立管5.6公里,投资达1.5亿元。
具体改造名单中,开鲁县开鲁镇药监小区的施工现场早已一片繁忙,作为典型的2005年建成小区,其防水破损、墙面斑驳等问题颇具代表性。施工方不仅进行外墙保温、外立面粉刷和楼顶防水改造,还增设了雨排系统、监控设备和路灯,实现基础设施的全面翻新。科尔沁区利农社区的改造同样细致,地面硬化与园林绿化补植同步推进,居民困扰多年的积水、反臭问题通过排污井导流槽改造得到根治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的家和小区等6个老旧小区也于5月启动改造,重点解决顶楼漏水、门窗进风等民生痛点,让寒冬取暖更有保障。
功能提升是此次改造的亮点所在。针对居民绿色出行需求,所有改造小区均因地制宜增设电动汽车与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,延续了2024年中心城区新增62座公共充电站、667个充电车位的民生导向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推进,外墙保温层的加装如同给楼房"多穿一件衣服",获得居民广泛认可,不少住户直言"改造后跟新小区一样"。为减少施工对生活的影响,施工方普遍采用交叉施工模式,确保9月底前全部完工。
土地征收与成片开发在2025年同步发力,科尔沁区成为核心区域。3月,《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(2025年)》获自治区政府批复,明确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内推进综合性开发建设,为城市更新提供空间支撑。开发区通辽河镇双庙子村、东风村、朱家村、刘家店村,以及滨河街道杜家一村、杜家二村、三合村被纳入征收范围,村民将迎来生活环境的"翻天覆地"变化。
城东红星片区与城南大兴片区聚焦城中村改造,计划通过拆迁重建改善居住条件,同步配套道路拓宽与口袋公园建设,实现"破房换新房、旧区变新区"的转型。木里图镇的王家子村、薛家村等五个村落启动土地征收,与此前该镇三家子村、王家窝堡村的征地工作形成衔接,为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腾挪空间。值得关注的是,征地补偿政策兼顾民生保障,宅基地补偿标准在12万至18万元区间,提供货币补偿与房屋置换两种选择,过渡期每月发放1500元租房补贴,还配套技能培训与社保补贴。
2026年的规划虽未公布详细名单,但方向已在政策文件中明确。依据《通辽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》与《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(2024-2028年)》,2026年将持续推进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,重点攻坚剩余未改片区,预计改造数量将保持年度稳定规模。地下管网改造将成为重点,444个储备项目、149.28亿元投资概算中的后续工程有望落地,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。
土地征收方面,科尔沁区成片开发方案将深化实施,铁南片区有望启动商贸综合区建设,甘旗卡镇周边三个村的生态搬迁计划或于2026年推进。结合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政策,征地范围可能向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延伸,与口袋公园、小微公共空间建设等民生工程形成联动,让城市更新成果更均衡覆盖。
从老旧小区的"微更新"到片区开发的"大格局",通辽市的城市更新始终紧扣民生需求。2025年的项目落地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,2026年的规划延续民生底色,这座城市正以扎实的建设行动,将"宜居韧性智慧城市"的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的实景。举报